“各位店长,证照上载明的经营范围与实际经营项目要一致,超范围经营是违法行为,按照无证经营查处,大家务必谨记!”这是9月9日下午,安徽省滁州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经开大队的执法人员,正对前来某连锁餐饮门店的店长们现场讲解业务法规常识。
以往,市场监管部门对商户的宣传培训,一般是把人召集到某会场集中授课,但这样的方式对于部分餐饮经营者,特别是广大小餐饮从业者来说,形式枯燥,内容宽泛,理论与实践易脱节。为此,滁州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决定改变方式,采取“一线检查+现地普法”的方式,提升监管质效。执法人员选择了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连锁餐饮商家,把城区的5名店长召集到其中一家分店,一起参与执法检查,在现场接受实地指导培训。
下午两点半左右,人员到齐后,执法人员一进某分店经营场所,首先带领众人检查了该店的证照资质情况,然后便有了开头那段提醒。“这边提醒一下,这名员工的健康证下个月就过期了,店长最好提醒其本人提前一周以上去重新体检办理!”
众人随后进入后厨操作区,执法人员见一名员工没有佩戴头套和口罩,随即作了提醒:“不要忽视从业人员穿衣戴帽的重要性,尤其是女员工不加留意的话,容易把毛发混进餐食,既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,还容易引起纠纷舆情。”
执法人员带着众人来到食品操作加工区域,见刀具、砧板比较干净且生熟切配的工具都作了色标管理,不由夸道:“这样的做法很好,生熟分开、荤素分开,是很关键的环节,能避免食品交叉污染的风险!顺便提醒,刀具、砧板使用完毕后,要及时消毒清洗。”接着,执法人员指着案板上的调味料,告诉参观人员:“食材新鲜、烧熟煮透,极其关键,这些调味品开封后,要及时冷藏保存,尤其是最近气温还比较高。”
随后,众人来到冰箱冰柜旁边,执法人员打开柜门,随机请其中一位店长说说发现了什么问题。“设备的温度控制功能损坏,有可能达不到规定的冷藏冷冻条件。贮存的生肉、蔬菜混放,部分食材没有加盖子或者覆盖保鲜膜!”这位店长回答。“是的,大家看到了问题,说明很多事情大家心里有数的,就是能否做到位的问题。实际上,这里面的很多食材堆叠,也不做标签标识,存在变质和交叉污染等风险隐患,要立刻整改。”
不一会儿,大家到了食材仓库。执法人员见挡鼠板高度明显不够,便提醒道:“防蝇防尘防鼠,设施手段必不可少。这个挡鼠板高度至少要达60厘米,才能有效防范鼠害的风险!”见该仓库较小,物品摆放不是很规范,随即又提醒道:“仓储食材不能着地或靠墙,需离地离墙10厘米以上,最好存放在货架上。散装食材要用食品级的容器存放,且标注标签信息。”
到了该店的餐饮具消毒柜前,执法人员打开柜子后,试了下正在消毒的餐具温度,对众人说道:“餐具的消毒要求通常在120℃的条件下消杀30分钟左右,大家千万不要流于形式。看这里,餐盘摆放太密,不利于所有餐盘消毒到位。”
说话间,有骑手小哥来取餐,执法人员带领众人查看了外卖食品的配送打包情况,员工们用专用的食安封签封住了这一单外卖食品,看到员工手法娴熟、封签张贴规范,执法人员希望其他门店都要坚持好这个举措。
最后,执法人员对该店的索证索票、各类软件登记台账进行了检查,发现了问题:“肉类两证两章索要不规范,今天的票据未见。”店长急忙解释说商家马上就把票据补发过来。执法人员连忙纠正:“要养成及时索票的习惯,现在也在推行电子索证索票,一定要规范落实,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食品安全溯源!”大家纷纷点头表示理解。执法人员欢迎参观人员自由提问,并一一作了答疑解惑,随后抽取了几名从业人员和店长,扫码现场完成食品安全业务线上答题,众人完成提交后当场得出了成绩。至此,活动结束。
近一个小时的执法检查和现场普法讲解,一反以前填鸭式的纯灌输培训授课,形式活泼且效果更佳,这家连锁餐饮门店的员工和分店店长们,既学习了业务实践知识,也得到了经验交流借鉴,纷纷表示受益匪浅。
滁州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经开大队大队长表示:“执法与普法从来不是对立的,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,让餐饮经营者受到切实教育和启发,激发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警惕性,从而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餐饮食品安全。”